近日,县电视台对我县城乡中小学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活动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采访中,我们耳闻目睹了创建给全县城乡学校带来了巨大变化,期间不乏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现摘录如下:
运河中学
走进运河中学,一股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气息扑面而来。新建成的塑胶运动场地上,6路纵队、15个方阵,800余名师生正随着校园广播强劲有力的音乐节奏运动起跑,“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努力学习、勇攀高峰”的口号声响彻校园。
运河中学占地130.5亩,校舍面积18800平方米,教学用房17600平方米,现有图书74900余册,拥有现代化设施实验楼一幢,学校配备标准的微机室,建有包括盐城市A级食堂等配套完备的生活设施,及标准的体育场和各项体育设施。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以来,该校通过“重抓重点、重抓基础、重抓队伍、重抓过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强化办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成为我县农村初中均衡教育发展的排头兵。
走进运河中学那可以容纳1000余人同时聚餐的学生食堂,桌凳清洁卫生、整齐划一,各种操作间布局规范、配套齐全,学生就餐及时方便、秩序井然。走进运中的各类功能教室,各式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器材排满了用品柜,琳琅满目的美术模具造型堆满了临摹台,音乐教室里,专职的音乐教师正专心致志地备课排练、办公室里,所有学科教师正认认真真地修订教学计划、批改学生作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教育人人受益。”本着这样的办学追求,运河中学竭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才成功的理想平台。
课堂上,运中的学生刻苦钻研、比学赶帮,操场上,运中的学生生龙活虎、阳光向上。据悉,该校成立了全县初中校首支男女生足球队,每到集训期间,小队员们齐聚绿茵场,练速度、练技巧、练配合、练对抗,你来我往,精彩纷呈。据悉我省将出台《江苏省青少年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计划建立1000所足球特色学校,并将足球列为小学、初中体育必修课,这意味着未来每个孩子都要学习踢足球。这一点上,运河中学已经走在了前列。
作为曾经的全市19所老完中,今天的运河中学正紧紧抓住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的东风,凝心聚力,和衷共济、攻坚克难,扬帆远行。
新荡中心小学
“说新荡,心发慌,跳绳取暖汗流淌,教师办公没地方,窗户有架没边框,学校偏远被遗忘,新进教师走光光。”这是几年前黄海农场学生家长间流传的一段顺口溜。今天的新小发展如何呢?带着一份关注,一份好奇,我们走进了远离城镇的新荡中心小学。
车过广袤的黄海农场,远远望见新荡中心小学的国旗迎风飘扬,高大的校门粉刷一新,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笔直地伸向校园深处崭新的教学大楼。大楼上,经典国粹《弟子规》传承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梦想在心中,追求在路上,努力在当下”标语激动人心。每一所教室的墙壁上都有梦想墙、展示墙、涂鸦墙,那是孩子自由发挥才干、发展特长的成长舞台。走进教室,老师们正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一群群质朴的乡村孩子正充分享受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带给他们的知识与乐趣。图书室里,孩子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营养;音乐教室,年轻的钢琴老师正在与孩子们一起吟唱著名校园歌曲《送别》;美术教室里,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如何制作新年贺卡;科学实验室里,师生们正通过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感受《光的行进》。广场上,作为这所全市“健体特色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花样跳绳正在进行,“文武双全”“三绳同心”、“三鱼戏水”、“天罗地网”等花式精彩纷呈,让人叹为观止。远处,一片鲜艳的塑胶运动场格外引人注目,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欢歌笑语,溢满校园。
据悉,均衡创建以来,新荡中心小学抢抓机遇,全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教学楼1654平米,配套用房600平米,新增硬质路面1100平米,新增绿化面积1500余平米,改造路牙500米、下水道200米,新建成一片200米环形跑道,新添置各种教育教学设备设施15万元之多。走进新荡中心小学再也找不到过去破旧校舍的影子了。很多来自盐城、淮安、连云港地区的年轻教师爱上了这里,融入新荡中心小学师生之中,正成为致力于农村教育发展的骨干与中坚。
“看新荡,心舒畅,校园内外亮堂堂,优质资源齐上场,师生扬眉挺胸膛,幸福泪水尽情淌,共享创建好时光”正成为现在新荡中心小学的真实写照。
大有中心小学
求解学校发展最大值,仅靠大规模的校舍改建是不够的,或者说是初步的,不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教育发展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大有中心小学立足本土,放开视野,以激发学校活力为突破口,关注精细管理,关注特色建设,关注学生发展,在均衡创建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今年以来,大有中心小学铺设水泥道路60米,学生活动场地400平米,教室内外墙壁粉刷11000余平米,新置学桌凳700套,教学用计算机230台,图书32000余册,新建成的塑胶运动场地已交付使用,1600平米的学校综合楼已经进行一层封顶建筑。幢幢大楼气宇轩昂,间间教室亮亮堂堂。
农村的孩子怎能缺失亲情呵护。大有中心小学的住校生和中膳生有300余人,每天中饭后,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在学校生活老师的带领下,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快乐地游戏。不会叠被子,老师手把手地教会他们,不会管理零花钱,老师一笔一笔地为他们计划着。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农村的孩子不能忘记自己的成长环境。大有中心小学还充分利用本地农耕文化资源,自筹资金10多万元,栽种紫荆、国槐、女贞、香樟、银杏、罗汉松等传统苗木700余株,每一个树木都有故事,每一棵树木都有简介,每一棵树木都是课堂。精心布置的石臼、石磨、石碾和百年古藤,传承着废黄河遗址的非物质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铭记过去,丰富见识,增长才干。
农村的孩子岂能与琴棋书画自然绝缘。在有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学习钢琴、乒乓球、书法、合唱,农村娃娃一样吹奏葫芦丝,一样熟悉乒乓球、一样懂得和声部。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在农村,但有小的学生凭借他们的出色才艺表演,获得了全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团体赛亚军,获得了全县“行知剧场展演活动”一等奖。
秉承“守望梦想、大有作为”的办学理念,大有中心小学的发展正借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的撑杆,奋力跃起、向上、向前。
小尖中心小学(田荡希望小学)
元旦刚过,小尖镇田荡希望小学校园内,彩绸飞舞,腰鼓声声,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啧啧称赞。作为只有6口教室、140名学生的袖珍型校园,田荡希望小学努力克服自身困难,紧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均衡创建步伐,校舍虽然紧张,但用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室一样不少。小小的图书阅览室内,学生们在聚精会神地阅读着课外书籍,简陋的实验室里,学生们在专心致志地进行平衡实验,就连美术教室里学生画板都摆放得端端正正、整整齐齐。据悉,一幢1000余平米的教学楼即将破土动工,一片150平米的环形塑胶跑道已经申请立项,来年春天,师生们学习生活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作为国道边的这一窗口学校,即将以崭新的面貌为均衡创建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我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的重中之重。没有科学的理念、前瞻的意识、务实的精神,开拓的胆识,也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没有师生的幸福。近年来,由于生源激增,学生及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强,小尖中心小学的原有办学条件已越来越感觉到压力巨大。
均衡创建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学上、上好学”。走进小尖中心小学,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让人感觉不到这是农村小学校园。我们见到该校校长刘亮,刘校长告诉我们说,目前的尖小拥有学生2300余人,现有的一个校区,虽然环境还不错,设备也齐全,教师很敬业,学生很勤奋,但是住房面积确实紧张。县镇领导登高望远,早已规划好了新的校区,目前,占地面积70余亩的新校区已经通过规划立项,明年秋学期,小尖小学的学生都将拥有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加优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看着眼前芦苇丛生、瓦砾遍地的规划选址,对比新校区那充满现代化气息的规划效果图,我们仿佛看到小尖中心小学正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大道上昂首向前、疾步如飞。
周集实验学校
高大的易扬树、鲜艳的运动场、壮观的教学楼、火热的施工场,近日,周集实验学校的校园内正在悄悄地发生建校以来的历史巨变。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中的五大项建设工程同时进行,人影绰绰、车来车往,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材涌进校园建筑工地。
据悉,近两年来,该校积极争取投资近千万元,新建两栋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楼、一栋综合楼、一片2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两片篮球场,拆除教室32间计1260平米,维修加固校舍12间计700平米,新建校舍累计近6000平米,现有的校舍围墙得到粉刷一新,全校所有的硬化、绿化、亮化区域得到重新规划调整,另有一栋大规模的学生餐厅即将通过工程立项。
没有破就没有立,只有走出旧框框的束缚,才能焕发新校园的活力。周集实验学校是由原来的周集中学和周集中心小学两所学校组合而成,原本各自独立的校园布局给合并后的实验学校发展带来了一定困窘。周边13个行政村40000多人口的义务教育,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校园布局,需要更加宽敞优美的教学环境,需要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均衡创建中,周集实验学校立足实际,放眼未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当地干群支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关注,以大工程催生校园大变样,以大工程敦促学校大发展,以大工程带动办学质量大提升。
让农村校园拥有同县城学校一样美丽的大楼,一样温馨的环境,一样优秀的教师,为农村教育留住生源,留住质量,留住希望,是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的关键所在。
小尖中学
小尖中学位于素有县城后花园美称的小尖镇,现有12个教学班,500余名师生。作为一所老牌的农村初中,该校的教育教学一直备受周边群众的普遍关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以来,小尖中学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兴校工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打造文化尖中、艺术尖中特色,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小尖中学已先后新建了一幢1000平米的学生宿舍楼,新铺设300米环形塑胶跑道,2个标准篮球场,一个足球场,新建围墙600米,新铺设硬质路面1000余平米,目前,一幢1200平米的多功能综合楼正在建设之中,现已进入二楼建筑阶段。走进尖中校园,部分建筑工人正在紧张施工之中。
办学的硬件设施得到更新,校园的文化特色理应得到跟进。尖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图书室、阅览室,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的阅读中颐神养性、提升阅历、增长才干。尖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成立了以剪纸为龙头的艺术兴趣小组,绘图、折叠、剪裁,一张张彩纸在学生们的剪刀下变幻成一张张通灵剔透的美丽图案,展板上,各式各样的剪纸窗花,为校园平添了几分喜庆与欢乐。学生宿舍里,学生们用自己的作品将寝室装饰得格外清新靓丽。
六套中学
六套中学位于我县曾被称为“苏北兰考”的“张黄六”地区,建校60年来,该校一直坚守乡村教育,让许多孩子通过这所学校,走出了农村,走向了社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以来,该校先后拆除破旧校舍3600平米,新建教学楼、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楼、综合楼,塑胶运动场等,旧貌换新颜,成为省道307沿线乡村的亮丽一景。她的变化见证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给全县农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走进六中,一群群工人正在校园的建筑工地上紧张地忙碌着,或推土、或拾砖、或砌墙、或运料,一派争分夺秒的劳动场景。该校投资250余万元、建筑面积1600余平米的综合楼即将拔地而起。据悉,创建以来,该校新建学生餐厅550平米,购置餐桌凳480余套;新建学生宿舍楼1500平米,新购进学生床铺340张;新建水冲式厕所150平米;铺设硬质路面850平米;加固维修教学楼900平米;拆建校园围墙180平米;粉刷校舍内外墙4000余平米,一个投资160余万元的3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即将交付使用。学校还投入数万元配齐配足了理化生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设备,投入了18000余元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亮化,全面提升学校环境育人的整体水平。
冬日的阳光下,学生们在温暖的餐厅享受着热气腾腾的美味饭菜,尽情体验家的温馨,家的关爱,特别惬意,特别幸福。学校师生普遍反映,创建给这所农村学校的改革雪中送炭,让这所农村学校的环境脱胎换骨,让这所农村学校的发展与时代走得更近、走得更快、走得更稳。
双港中学
近日,一群来自宿迁的工人在双港中学校园内紧张地忙绿着,该校投资90余万元新建的实验楼正进入器材安装调试阶段,部分已经调试结束的实验室已经交付使用。第一次享受到与城里学生同样的优质教学资源,双中的学生与教师都显得无比兴奋与幸福。
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以来,该校师生通力合作,以办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优质教育为目标,积极争取经费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力促进教育公平。该校现已新建成1所市B级食堂,确保全校300余名住校学生拥有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新建成一幢学生宿舍楼,全面提升学生住校生活的幸福指数;新建成一幢学生实验楼,琳琅满目的实验器材、快捷方便的高清电教展示桌,让学生们的课堂更加生动精彩;新购进的14500余册图书正在陆续上架,新添置的5万余元的音、体、美教学设备设施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平台。
放眼校园,3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即将完工,粉刷一新的教学楼格外耀眼,内容丰富的橱窗、黑板报极大地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与底蕴。不仅如此,学校还自筹资金为全体教师更新了办公桌椅,为所有教师办公室新装立式空调,全面提升了教师办公的舒适度,让农村教师更加热爱校园、更加热爱学生,更加热爱农村教育事业。
“课比天大,我争第一;另起一行,我是第一”。每天下午二节课后的大课间活动,双中的校园里到处充满了孩子们欢乐的歌声、笑声、喧哗声,跳绳、踢毽、打球、朗读、学唱等,各式各类的兴趣小组活动使得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让所有的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幸福快乐成长。
黄圩中心小学
近日,黄圩中心小学的1600余名师生终于用上了羡慕已久的塑胶运动场地了,投资70余万元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的风雨操场,让是师生们彻底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脸土,雨天一脚泥”的运动困境,漂亮的校服在红绿相间的运动场上穿梭跳跃、闪展腾挪、分外耀眼。
作为我县西南边关镇的中心小学,黄圩中心小学紧紧抓住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的有利契机,努力克服资金难题,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力提升办学质量,将亦文亦武的校园文化特色演绎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五步拳操是黄圩中心小学的特色运动项目,多年来,该校始终坚持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将观赏性、技巧性、健身性、娱乐性融于一体,大力推广美观大方、简单易学的五步拳操,经过多年实践,学生们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沉稳有力,搂手、冲拳、按掌、穿掌、架打等招招出彩。
走进黄小校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今天播下希望的种子、明天收获成功的果实”等激励性标语催人奋进,该校投资6万余元精心打造的校园文化墙、橱窗、展板等凸显了浓郁的文化氛围,目前,3万余册的校园图书即将上架,体育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等各种功能室都已配套齐全,据了解,不远的将来,该校还将建设一幢综合楼。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让每一户家庭都能拥抱明天的希望,这是黄圩中心小学矢志不渝的办学追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给这所农村小学的办学追求带来了坚实的基础与不尽的动力。
海安集辛六小学
促进教育城乡统筹,实现教育公平目标,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今年以来,我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首位,紧紧抓住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这一有利契机,通过调整校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得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落差”得到明显改善。近日,我们走进我县 海安集实验学校辛六教学点,切身感受到了均衡创建给当地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
辛六小学地处我县响陈公路与326省道之间,距离陈家港镇20余华里,是典型的农村定点完小,学校占地面积1167平米,学生240余人。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辛六小学的校牌上,校门口,刚刚铺设完成的校园主出口大道还没有完全固化,校园内粉刷一新的校舍给人感觉格外清爽,平整的运动场、高大的篮球架、青葱的针叶松等,一切都让人感觉不到这是一所农村小学。走进学生课堂,一群群稚气未脱的孩子正跟随老师在一字一句地练习英语发音;音乐教室里,价值上万元的电钢琴在乡村教师的手指下正流淌着优美动听的美妙旋律;美术教室里,几十名学生正在老师的精心指点下,勾勒各自色彩绚烂的人生梦想;图书室里,4900余册图书已经录入书橱,农村孩子可以在这里自由翱翔在知识的海洋。据该校校长王玉成介绍说,过去的学校,校舍破旧、设施简陋,家长叫苦,学生流失,均衡创建中,该校已经争取投入20余万元,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地群众再也不为家门口没有好学校而发愁了。不久的将来,学校还将争取资金100余万元,新建一幢600平米的教学楼,届时,学生们将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更上一层楼”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据悉,海安集实验学校投资20余万元的塑胶运动场地现已进入石子垫层阶段,投资300余万的综合实验楼现已进入是试桩静载阶段,明年的春天,这一地区的1400余名学生将在崭新的校园环境中开心学习,幸福成长。
黄圩中学
近日,一群操着外地口音的工人正在黄圩中学紧张地忙碌着,一挑又一挑的硬质地板正在铺设之中,标志着该校一个60余平米的校园网络中心教室建设已经开始动工。
黄圩中学校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校舍面积4950平方米,现有9个教学班,学生300多名,教职工60余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校着力从硬化、绿化、美化、规范化等方面入手,大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均衡创建中,该校努力克服经费难题,挤出资金4万余元更新了所有教师的办公设备,争取资金30余万元,对学校的大门、教学楼以及所有校园线路进行改造翻新,投资20多万元用于校园环境的改善,他们在各教学楼、宿舍楼周围铺设水泥路面,让全校师生彻底告别了土路行走的过去;遍布校园的龙柏、雪松、银杏、玉兰、女贞、槐花树、海东青、小叶黄杨等,将校园装点得分外美丽。
创建中,该校还投入20多万元,改造了图书室、阅览室,添置了图书10500册,生均达到16册;投入30万元,改造了网络教室,添置65台电脑,改造了网络线路,便于教师进行电子化备课,教师办公正逐渐走向网络化,学校网页建设也逐步完善;投入20万元,配备了满足需要的体育器材,为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为每个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促进课堂教学面貌全面革新。
目前,一个标准3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道的塑胶运动场正在建设之中,来年开春,黄中的师生即将拥有同城里学校一样的塑胶运动场地了。均衡创建正助力这所农村中学不断实现发展新跨越。
实验初中
响水县实验初级中学是县城的一所初级中学,现有学生4051名,教师254名。自“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以来,该校一直把均衡创建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按照《响水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着力推进新增化学实验室、校园文化长廊、塑胶运动场等三个项目工程建设,全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创建以来,该校投入50多万更新了化学实验室、化学准备室等,全部按国家二类标准建设。四间学生实验室,每间都配备足额的实验台凳和各类应需器材,完全满足师生的教学实验需求;配备多媒体设备四套,教师可以随时展示实验投影,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为营造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该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楼和科技楼之间精心布置校园文化长廊。图文并茂的橱窗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进取精神,学生的多彩生活、学习状态。传递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底蕴。
今年7月,该校还争取投入250多万,积极改造学生体育运动场地,目前400米塑胶跑道和足球场等主体部分已基本建成,建成后,学生可以在任何季节进行体育运动,雨后也能立即使用,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了解,该校另有数万册的崭新图书正在紧张登记造册之中,并将陆续上架;更多的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正在装备进行中。义务教育均衡创建给这所县城学校带来崭新变化。
响水镇中心小学
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县,就要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好学”的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优质发展、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宣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县响水中心小学。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四辆混凝土搅拌机依次驶进响水中心小学校园,一幢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总造价约299万元的综合楼项目工程进入了基础浇筑阶段,据了解,该楼将于明年 5月份交付使用。综合楼设有行知剧场、藏书室、阅览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综合楼的建成使用,必将极大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作为城关镇中心小学,响水中心小学承担着2704名学生的义务教育任务。在均衡创建中,该校不仅注重硬件建设,更加注重内涵发展。
在响水中心小学,有一部分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或是农民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或是低保户子女,或是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孩子甚至身体残疾。作为原省委书记韩培信的母校。该校广泛宣传、大力弘扬韩老情系桑梓、大爱无私的高尚情操,充分利用 “江苏省韩培信扶助孤儿贫困学生基金会”资助平台定期向部分孤儿学生发放资助金及学习用品。学校还活跃着一支“彩云妈妈”爱心团队,她们或进行爱心家教,或进行心理辅导,或是户外素质拓展……通过“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结对子的形式,用实际行动解决贫困儿童读好书、上好学问题。
均衡创建中,该校还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和氛围,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盈着知识,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赋予人文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之中接受教育,获得启迪。该校创办了《灌河娇子》校刊,自2009年秋学期创刊以来,现已出刊21期,期期出色,期期精彩。不久前,该校的学生自己编演的校园课本剧《我们是自己的太阳》获得了省级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