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防“季节病”

发布日期:2012-11-05 10:50 浏览次数: [字体: ]
  秋冬之交,正是天气骤变、温差加大之时,人容易生病。每逢这个季节,更要注意养生保健,特别是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强自身的保健。
  呼吸疾病
  秋冬之交,天气经常忽冷忽热,一旦不注意容易感冒。同时,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的季节。近日,天气变化较快,没有有效防护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尤其是部分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更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感染病日常预防很重要,除了注意防寒保暖外,应尽量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多吃蔬菜、水果,平时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勤洗手和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这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胃肠病
  “一场秋雨一层凉”,在秋凉的刺激下,胃酸分泌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性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胃口随天气变凉转好,食欲大增使胃肠负担加重,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引起胃病复发。
  面对胃肠病,老人和小孩总是最受伤的人群,因此,专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尤其是小孩。首先要做好小儿的腹部保暖工作。小儿夜间入睡后,腹部要盖上被子,尽量避免因遭遇骤冷骤热而引发肠胃不适。其次,要注重饮食质量。饮食上应注意避免给小儿喂食生、凉的食物,出生数月的婴儿应以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如果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再次,平时还应加强户外活动。注意小儿体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心血管疾病
  气温一下降,会使冠心病病人体内肾上腺素类物质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黏度增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会明显增加。过低的气温会使患者血管急剧收缩,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脑梗塞,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不能受“冷刺激”。
  对此,一些资深医护人员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躺下、起身、低头、下蹲等动作要尽量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改变性低血压,或突然出现晕厥、摔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密切留意自己的血压变化。但也不要苛求血压降得过低,高血压病人的降压原则应当是缓慢下降。日常服用扩张血管药和降压药,应根据自己的病情或在必要时正确服用。
  关节病
  天气转凉,正是骨性关节炎极易发作的季节。最近一段时间医院接待的骨性关节炎病患明显增多了,大多数人是由于天气变凉而感觉到关节不适。
  医生提醒,患有骨性关节炎的人一般比较怕凉,因此要加强对关节部位的保暖,如膝关节炎患者可以提早戴护膝,防止寒凉之气侵入膝部。同时,尽量避免身体肥胖,防止加重膝关节的负担,还要防止外伤和过度疲劳,防止关节伤势恶化和出现并发症。另外,参加体育锻炼时要做好准备活动,最好选择游泳、直腿抬高训练等对关节来说负担较轻的运动,不要长跑或长距离地行走,以免病情加重。在天凉的时候不妨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生姜、扁豆、羊肉、豆制品、奶制品等,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驱除寒气的作用。除了防寒保暖以外,老年人还要多注意补钙。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