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动气象工作纳入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将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防雷管理纳入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全面纳入网格化事项清单。县国安办、发改委、气象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响水县气象探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加强气象探测设备统筹管理。响水国调队、国安办联合开展气象探测设施统计调查,收集“十五五”气象观测站网建设需求工作,实行统计和监管协调。
防汛一盘棋,气象是“先手”。力量跟着汛情走,行动抢在成灾前。“得益于递进式气象服务,我们准备更为提前,针对性更强,应急处置时间大大缩短。”县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张啸龙说。
通过“一中心三张网一融入”建设,我县近年来成功应对2022年“7·20”龙卷风、2023年“9·19”、2024年“8·5”等多次强对流过程。2022年“7·20”EF3级龙卷风,提前1天预报,提前1小时50分钟预警,为决策指挥部署和应急转移避险争取了有效时间。
一组数据勾勒出硬核成效:近三年,我县强对流天气预警准确率达80.3%,预警平均提前量46.3分钟。2024年,该模式入选全国气象部门十大管理创新工作。从“人防”到“技防”,从“应急”到“融入”,“响水模式”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刻写在每一片风云变幻的天空下。
“我们将把‘响水模式’在江苏地区做好总结推广。”省气象局局长张晶表示。我县将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先导作用,完善递进式气象服务和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