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产业支撑 打造“蓝色引擎”

发布日期:2025-05-23 07:53 来源:响水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向海图强,产业支撑是关键。我县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水养殖等,在“高新蓝”的赋能下,深挖海洋“富矿”。

“大风车”转出“新”风景。在广袤的响水大地,陆上、海上300多台高大风机迎风矗立,亮翅海滩,机翼缓缓转动,一场风与电之间的能量交换悄然进行,每年可向江苏电网输送清洁能源18亿度。

风力发电只是绿色能源阵营的一员,三圩盐场海边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是我县在海洋资源利用的一次大胆尝试,占地966亩的12万块光伏板,把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的海洋经济开发新模式照进现实。我县创新结合“绿色能源”和“蓝色粮仓”,不仅实现海洋资源集约高效开发利用,还为全县海洋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县多元化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储能、集中式光伏电站、储能电站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大力推进长江三峡风电“以大代小”机组换新、新华兴海200MW、灌东盐场150MW等渔光互补项目建设,前瞻谋划风电制氢、光伏制氢等氢能产业,加快“风—光—氢—储—用”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视线从绵长的海岸线暂离,转向波澜起伏的海洋,这里是深邃无垠的“蓝色粮仓”。日前,在三圩盐场虾塘里,身穿防水服的工人,不时向水里撒下饵料。“我们科学把控水质,保证斑节虾的口感和品质。最早一批斑节虾将于6月初上市,销往长三角地区,全场年产值约4亿元。”三圩盐场技术负责人陈德明介绍。

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近年来,我县实行“退盐转养”,利用海边滩涂盐池,科学养殖斑节虾等高端海产品。黄海之滨“蓝色粮仓”越建越多,高效设施渔业养殖面积达14万亩,创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风已至,响水船舶产业乘势而上,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船舶产业链,涵盖船舶设计、制造、维修等多个环节。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船舶产品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抢抓船舶制造产业市场复苏机遇,力争到2027年底,形成年建造能力超200万载重吨,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的企业3家,致力打造江苏沿海特色船舶产业集群。”县工信局局长张永鹏说。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