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万物勃发。在省委驻响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扶推动下,黄圩镇结球生菜产业化基地迎来丰收季。4月23日,300多亩大棚结球生菜进入集中采收期,田间地头机器轰鸣,70余名村民熟练地采收、分拣、装车,一派繁忙景象。据悉,该项目由工作队投入帮促资金260万元,重点支持设施大棚、高标准保鲜库及配套冷链设施建设,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工作队和黄圩镇党委、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基地一期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投产。新建的300亩设施大棚内,绿油油的结球生菜长势喜人,采收季每天采收量达2万斤。黄北村第一书记王浩介绍:“工作队帮促资金重点用于建设保鲜冷藏库,新建的保鲜库配备智能制冷系统,可实现蔬菜贮藏期延长30天以上。”黄圩镇副镇长裴迅表示:“我们组织中青年种植能手赴河北省张北县学习设施农业技术,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定期驻点指导。”
该基地采用订单化种植模式,对接东南亚市场订单,实行“一年两茬生菜一茬毛豆”轮作。据基地技术负责人测算,当前大棚生菜亩均产量4500-5000斤,单季产值达360万元,全年总产值预计突破1000万元。项目运营后,每年可为重点帮促村集体增收50万元以上,带动季节性用工200余人次,人均增收4000元。
工作队不仅带来项目资金,更注重产业链条的培育和长效发展机制的构建。黄南社区第一书记张超表示:“待保鲜库5月份正式投用后,将形成‘种植-加工-冷链-出口’完整链条,成为继西兰花、鲜食玉米之后,黄河故道片区又一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目前,二期400亩扩种计划已启动,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居共同参与,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收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此次结球生菜产业的成功实践,正是工作队聚焦“产业兴旺”目标,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三下乡”的生动缩影,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