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农场:打破“铁饭碗”激发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5-11-24 08:35 来源:响水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调整岗位61人、降职降级14人、解除劳动合同1人,2024年国有板块利润达1.39亿元——黄海农场以一场力度空前的全员岗位聘用制改革,打破传统国企“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沉疴,在激活体制机制内生动力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发展质效的双重跃升。

近日,刚刚结束的“三秋”生产中,面对连阴雨与粘土地的双重挑战,黄河农场干部职工主动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实行“人停机不停”24小时轮班作业,高质量完成抢收抢种任务。这一转变的背后,是该农场摒弃“铁饭碗”、推行全员岗位聘用制的深刻变革。

此前,黄海农场深陷传统国企管理困局:干部“能上不能下”、薪酬“能增不能减”,干与不干、干多干少缺乏有效区分,管理人员活力不足、庸者“占位不作为”等问题日益凸显。2022年初,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决意破局,成立岗位聘用制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推出“三个阶段聘用”改革路径:通过“党委—单位(部门)领导—其他管理人员”三级竞聘机制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为首轮落聘者提供空缺岗位双向选择,严格执行“易岗易薪”;前两轮未聘用者予以降职降级,由人事部门跟踪履职,三轮均落聘者则停职停薪或解聘。

2024年1月,该农场“史上首次”岗位竞聘会如期举行,竞聘者围绕动机、优势及工作设想同台比拼,彻底扭转“组织安排我干”的被动局面,形成“我要干”的主动担当。曾被降聘为一般管理人员的原大队长,摒弃以往懒散推诿作风,埋头苦干、动真碰硬,所管大队年末业绩排名跃升36位,成为改革成效的生动注脚。

用人改革的“一子落”,激活了全场发展的“满盘棋”。在农机领域,44名农机服务站人员纳入生产区统一管理,实现“人随田走、机随人调”,构建“国有农机示范保障+社会化农机补充”服务体系,破除作业垄断壁垒;资源租金收缴成效显著,去年完成拾边隙地租金271.8万元、鱼塘租金466.44万元,2025年资源型收益提前收缴到位。

如今的黄海农场,干部队伍呈现“班子更团结、工作更高效、职责更明确、作风更清廉”的新气象,“有为才有位”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干事氛围。从管理人员到一线职工,从农机操作手到农技人员,全员积极性被充分激活,“铁饭碗”变成“瓷饭碗”,端得稳不稳、好不好,全凭实干与担当。随着新播麦苗扎根沃土,黄海农场在改革的护航下,正以更强劲的发展动能,书写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