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港村: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发布日期:2024-04-14 08:56 来源:今响水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我县将黄河故道片区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聚焦产业强村,全力打造生态富民廊道,黄河故道沿线村居生产、生活、生态方式进一步优化,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呈现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响水融媒开设《黄河故道美丽乡村行》栏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故道沿线村,有“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之美誉的运河镇湾港村。


运河镇湾港村,南临中山河,北靠337省道,是黄河故道片区中一个富有诗意的乡村,全村现有人口2148人、耕地3800亩,总面积4460亩。下辖10个村民小组,由5个自然村组成。因靠近古黄河,此处有个轭弯,故称之为湾港。

记者 李欣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关键在产业振兴,近年来,湾港村利用黄河故道片区鲜食玉米产业链建设这一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农村产业融合上做文章,走出一条黄河故道片区产业振兴、富民增收之路。

鲜食玉米产业是黄河故道片区富民产业,湾港村抢抓运河镇建设鲜食玉米核心区的大好机遇,因地制宜发展鲜食玉米规模化种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免费为村民发放玉米种子,并提供技术指导,采收上来的鲜食玉米,由公司统一收购。此外,村里还成立了玉米种植党支部、助农直播间、鲜食玉米展示厅等,以党建引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让种植大户无后顾之忧。

运河镇湾港村鲜食玉米种植大户 顾才堂:我从前年开始,和志禾农业公司合作种植鲜食玉米,一直是小面积种植,在我们各级党委,尤其是鲜食玉米种植党支部的指导和鼓励下,从去年开始扩大规模种植,科学化种植和管理,亩收益达到了4000多元,今年又扩大了100多亩。

和美乡村的谋篇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湾港村加快建设村内道路两旁绿化、亮化工程,全力整治村容村貌、整体推进公共绿地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8公里黑色化公路,提升改造水泥路2.5公里,持续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栽植杞柳50亩、垂柳3000多棵,建设公园节点3个,篮球场、健身广场、快递收发点、供销e站,便民大食堂等便民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优越的交通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舒适的工作环境,让不少在外村民选择返乡就业,守着家挣着钱,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运河镇湾港村村民 江海霞:我们现在这里水更清了,路更宽了,我们现在家里条件也都好了,不用出去打工了,在这个超市里上班也挺好的,家里有老人小孩也可以都照顾得到,这里企业园也挺多的,岗位也多,现在找工作也都方便。

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农业农村的目标,立足黄河故道的资源禀赋,聚焦高质量发展任务,截至目前,湾港村共流转土地2600亩,其中鲜食玉米1500亩,薄壳山核桃700亩,中药材300亩。下一步,湾港村将继续谱好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精神文明建设“三部曲”,从大处布局、精细谋划,真真切切奏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最强音。

运河镇湾港村党总支书记 顾娟平:去年,我们村人均收入比2022年增加了800元,集体收入由2022年的64万增加到107万。下一步,我们将利用三大种植基地,以及临近运河六套中小企业园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积累,努力打造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新典范。

记者 李欣萌:书写宜居宜业“新答卷”,铺就和美乡村“幸福路”。湾港村始终聚焦现代农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常态化、长效化发力,真正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融入到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中来,在开创我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局面中展现更大作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