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实干争先

发布日期:2023-09-25 08:46 来源:响水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初秋时节,碧空如洗,满眼皆“绿”。

“绿色是响水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总抓手,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争当淮河生态经济带、黄河故道沿线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以一域之光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助力添彩。”响水县委书记郭超表示。

向“绿”而兴 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漫步在陈家港镇红星小河畔,垂柳依依,碧水潺潺,花木掩映,风景宜人,幸福感油然而生。“水清了、岸绿了,景色也美了,每天看着心里都舒服。”市民郝福银高兴地说。

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文明。近几年来,响水县先后对境内农村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创建响水湖、开发区五排河、通榆河东伏堆河等9条幸福河湖,612公里的农村生态河道蜿蜒曲折,勾勒出水清岸绿的独特美景。

河道是一个地区水环境名片。今年,该县又投入3000万元,重点实施农村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系统谋划灌河、响坎河、中山河等生态廊道建设,“五横四纵”9条生态廊道初具雏形,大幅度提升生态河道覆盖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显著提升。

森林小镇,绿美村庄,相映成景。全县首家省级“森林小镇”黄圩镇,森林覆盖率达31%,处于全省上游水平。该镇以打造省级“特色田园示范乡村”为目标,利用水工用地、未利用地、村庄用地,不断增加造林面积,全域开展水环境治理,努力建设生态宜居集镇。

目前,响水县已拥有“六纵六横”高标准绿化带,淮河村、六港村、五套村等36个省级绿化村庄,又申报2个村庄等待审批。全县湿地面积增加到23万亩,林木覆盖率提升至25.4%,从灌河岸边到黄河故道绿化联动计划实施有力,响水镇七排河、唐响河廊道绿化,黄河故道片区景观绿化等应运而生,绿色底蕴更加浓郁。

好空气解锁“响水蓝”。近日,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今年1至8月份,响水空气优良率在全省54个市县区中排名第15位。守护蓝天碧水,筑牢生态屏障。该县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让响水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质量优良指数更高,生态环境质量系统性改善。

拥“绿”入心 探索全域旅游路径

有一种纯美绘成海阔天蓝,有一种登高来自云梯绿海,有一种声音诉说革命老区故事……生态资源丰富的响水大地,呈现乡村游火热“出圈”的喜人景象。

红色寻访,激发家国热忱情怀。“1948年春,革命烈士吕恩覃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后方第六医院副院长,1951年在抗美援朝中受伤,后因积劳成疾,光荣牺牲。”在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恩覃村,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吕恩覃的光荣事迹。以王正茂烈士名字命名的正茂村,建设“一场、一馆、一堂、一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文化广场、烈士陈列馆、文化大礼堂、烈士纪念碑,已经成为游客和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缅怀先烈精神的重要阵地。

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主线,响水依托12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村,统筹利用党性教育基地、烈士事迹陈列馆等红色资源,整合张爱萍战斗指挥所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建成10家“红领巾铁军讲习馆”,让红色精神历久弥新、活力四射。

绿色交融,唱响田园美妙乐章。黄圩镇禹王寺内的“古云梯关”四个大字苍遒有力,四周绿树成荫,百鸟和鸣。登临望海楼,极目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宜人景色引发游客们的遐思。“与自然为邻,看漫天星空,感受家门口的诗与远方,都不想回去了。”云梯关古典美装点现代气息,让游客石小燕不住赞叹。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韩家荡天荷源风景区内,朵朵荷花竞相绽放,清香留客,美不胜收。夜晚漫步,潺潺流水,音乐喷泉,五彩灯光,如诗如梦的乡村游让客人们流连忘返。每年春节、国庆期间,赴响游客400多万人次,火爆点燃假日经济。

蓝色邂逅,感受大海磅礴魅力。每年夏秋时节,陈家港网红海滩成了游客的打卡地。他们结伴前来,提着水桶,或光着脚丫,或穿着雨靴,捡泥螺、捉小蟹,体验赶海的乐趣。驻足海上栈桥,看日出日落,观潮涨潮落。成群的鸟类悠闲嬉戏海边,时而戏水觅食,时而梳理羽毛,好一幅和谐浪漫之景。

铁盒街区、“渔火夜市嘉年华”等海洋主题旅游项目,更是引爆游客的消费热情。前不久,“响畅就唱”歌手大赛成人组决赛在渔火夜市成功举办,现场游人如织,给为期一个月的渔火夜市增添了许多活力。截至目前,已吸引游客10万人左右。铁盒街区鳞次栉比、色彩鲜艳的门店构成一道别样的风景,火锅、卡丁车、音乐K歌一应俱全,游客们尽情嗨起来,释放多巴胺。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蓝色海洋“红绿蓝”三色旅游,响水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全域旅游美丽画卷已经铺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