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在部分南方地区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比较明显,肺炎支原体肺炎反季高发引起了许多家长的担心。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江苏疾控专家介绍,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导致的肺炎与新冠病毒导致的致病方式完全不同。肺炎支原体肺炎在社区、家庭内或聚集人群中可以有流行感染,暴发则往往多在学校、幼托机构、夏令营等较封闭的群体中。因肺炎支原体形态多样,无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固有耐药。对一般75%的酒精、含氯消毒液、2.5%的来苏儿等消毒剂敏感,50℃30分钟或55℃5~15分钟就会死亡。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潜伏期在1-3周左右,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支原体感染主要是经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是最易感的人群。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是发病的高峰年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和往年相比,我国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出现相关的症状家长应及时就诊。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咳嗽较为剧烈,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啰音。
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所以加强日常防护是关键。预防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键是要多通风、勤洗手、少聚集。居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每天室内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分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要戴好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