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以奋进姿态建好响水“南大门”

发布日期:2023-08-06 08:41 来源:响水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根鲜食玉米”成为黄河故道富民主导产业,一张高性能涂布薄膜畅销长三角,一个“国家森林乡村”厚植幸福生活底色……运河镇高质量发展势头稳成色足。“今年以来,全镇上下坚持系统思维,谋划推进镇域一体融合发展,加快产业兴镇,两园互促、两产齐抓,用链式思维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勇当黄河故道片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着力扮靓响水‘南大门’。”运河镇党委书记周勤春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坚持项目为王  点燃发展“引擎”

作为响水“南大门”,如何利用204国道、337省道等交通优势,点燃中小企业园赋能高质量发展?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运河镇中小企业园。

在盐城九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原料薄膜经过粘尘、压涂、高温熟化等工艺,产品畅销上海、苏州等地。“我们依靠50多项专利,实现产销两旺,上半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该公司经理陈亮介绍。

该公司是一家以世界顶尖的绝缘材料PI膜、PET膜为原料,专业生产高性能涂布薄膜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它的辐射带动下,吸引了正治新材料、阿卡狄亚箔膜先后入驻企业园,形成了高性能涂布薄膜产业链式发展,产品广泛应用于包裹、遮光、导电、阻燃等领域,部分产品已实现满足内销、替代进口,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

此外,随着安维丝汽车零部件、艾沃特新能源等16家企业先后入园安家,进一步推动全镇工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

与之同频共振的六套中小企业园内,传统产业也加“数”升级。在江苏尊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内,多台叉车将一卷卷布匹装车发往国内外市场,6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赶订单。“我们坚持低碳环保理念,共投入600多万元用于技术革新,新上智能化喷水织机、自动穿综机等新设备,产品订单接踵而至,上半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公司董事长卢德全介绍说。

除了尊翔纺织,优利色纺也不甘“示弱”,不仅生产传统纱线,还对段彩、竹节等各类特殊品种色纺纱进行研发生产,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深受国内各大服装品牌的青睐。一批像江苏尊翔、优利色纺这样的传统企业,通过加大技改力度,大力提升装备水平和产品质效,让运河色纺纱产业链不断拉长做粗。

企业生产开足马力,项目招商精准发力,工业经济呈现稳步增长,上半年完成全口径开票销售4.46亿元,同比增长3.99%,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完成3.28亿元,同比增长9.45%。

做优特色产业  打造富民廊道

该镇抢抓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优化农业布局,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打造“两高一河”多元化特色产业富民廊道,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走进鲜食玉米加工车间,一根根金黄鲜亮、颗粒饱满的玉米“搭乘”流水线,经历挑选、剥皮、清洗、蒸煮、冷冻等程序后完美蜕变,成为市场“抢手货”。

“今年,我们春茬种植5100亩鲜食玉米,亩产平均超3000斤,收成1500万斤左右。下一步,秋茬计划种植超10000亩,预计全年产值超1亿元。”鲜食玉米基地负责人皇甫建忠介绍说。

投资3亿元的志禾鲜食玉米生产加工项目,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加工中心实现鲜食玉米边采摘边加工,有效锁住鲜食玉米营养和水分,产品在长三角地区抢“鲜”上市。目前,已形成集种植、冷藏、保鲜、分拣、加工、销售于一体,带动当地200多名农民务工,去年实现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人均增收超3000元,鲜食玉米成了群众致富的“黄金棒”,第二个西兰花产业已初显成效。

盛夏时节,千亩红富士苹果基地内,500亩果树枝叶繁茂,沐浴阳光,果实挂满枝头,煞是喜人。

该基地是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八园同创”项目之一,全长近10公里,涉及四套、运西、运圩3个村,总规划种植面积1000亩,现已种植500亩。今年基地种植的红富士新品种“响富”苹果,预计亩产达4000斤,丰产期可超10000斤,秋季将迎来大丰收。

“我准备扩大苹果基地种植面积,打造旅游观光采摘园,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开发苹果醋、苹果酒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推动苹果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基地负责人嵇春海喜笑颜开地说。

该镇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中山河”秋月梨享誉长三角,国家级示范场羽翔禽业蛋鸡直销上海;千亩“红薯+七彩油菜花”、千亩“日月心感”哈密瓜以及薄壳山核桃、菊花等特色产业相互映衬,一幅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在运河大地徐徐展开。

厚植生态“底色”  刷新乡村颜值

天然“氧吧”,生态绿“肺”。漫步在中山河畔,树林翠绿,空气清新,舒适惬意。

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的湾港村,大力建设绿色新农村,因地制宜组织群众植树造林、美化家园,农户家前屋后树木品种琳琅满目,有银杏、法桐、牡丹、白芍等50多个花卉苗木品种,展现出生态宜居的和谐画面。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湾港村党支部精准对接群众多元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基层覆盖面和便利性。“今年文化大礼堂、篮球场也建好了,每天热热闹闹的真不错。”60多岁的赵大爷感慨地说,村里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起远近闻名的“长寿村”二套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村里80岁以上老人68位,其中90岁以上高寿老人有12位,年龄最长者为96岁。“我们村有这么多的长寿老人和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紧邻黄河故道,绿化率高,空气清新,舒适宜人。另外,乡风文明环境好,孝老爱亲氛围浓,全村500多户家庭婆媳、妯娌关系好,老人们生活无忧,家庭温馨,自然就长寿了。”二套村党总支书记林正良笑着说起“长寿村”的秘密。

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的运西村,自从镇中小企业园建成使用后,让当地500多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我现在百佳欣门业有限公司上班,不仅离家近,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每月挣5000多元,比在苏南打工划算多了。”30多岁的村民小沈满脸笑容地说。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运河镇全面提升民生服务、美化人居环境、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打造宜居宜业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切实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