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9210143696773/2019-00291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响水县 发文日期 2019-08-26
文号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 有效

关于《成立县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政策解读

1.“放管服”是什么?

“放”是简政放权,指政府取消、下放的行政权力,消减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力,厘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力。“管”是放管结合,指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服”是优化服务,指改进公共服务质量,创新公共服务方式,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2.“不见面审批”具体指什么?

“不见面审批”是指申请人通过实名注册、网上申请、网上上传申报材料并承诺材料真实性的方式办理事项,审批部门在申请人申报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即可在承诺办结的时限内办结,并通过快递将办理结果送达申请人手中,实现全过程不见面不跑腿。我县为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按照“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要求,梳理了四批不见面审批(服务)清单,目前,我县“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0%以上。

3.《协调小组》主要职责是什么?

统筹研究全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

4.《协调小组》中的6个专题组分别是指?

县行政审批局牵头的精简行政审批组、县发改委牵头的优化营商环境组、县发改委牵头的激励创业创新组、县市场监管局牵头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组、县行政审批局牵头的改善社会服务组、县行政审批局牵头的推进政务信息化和大数据发展组。

5.“放管服”改革牵头协调职能做了哪些调整?

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原设在县委编办调整至设在县行政审批局。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审改办不再设在中央编办,审改工作移交国务院办公厅承担,中央编办不再牵头协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省、市、县均对审改职能做出相应调整。

6.营商环境优化及评价牵头职能做了哪些调整?

原有县委编办牵头负责的营商环境优化及评价职能调整由县发改委牵头。国务院已明确营商环境优化及评价工作由国家发改牵头,国家发改委构建了18个一级指标、87个二级指标的营商环境评价国家体系,并将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省、市、县也均做出相应调整。

7.什么是“3550”?

“3550”指的是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目前我县不动产登记这一块能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开办企业登记最快可在1天完成。

8.什么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政府部门在进行市场行为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利于解决执法不公、执法扰民和随意执法等问题,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效能,激发市场活力。

9.权责清单是指什么?

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和对应的责任。

10.何为“双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1.“证照分离”是指什么?

“证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所谓“照”,指的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而“证”,指的是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原先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取得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现如今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政府部门发放的多项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使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后即能达到预定可生产经营状态,最大程度便利企业市场准入。我县积极推行“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全面推行“多证合一”,实行“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信息共享、核发一照”的工作模式。

打印 关闭
政策文件
图片解读
新闻发布会
媒体解读
视频解读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