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响水县委 响水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县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区位、资源、环境优势,做新、做高、做优我县新兴产业,根据国家、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现对加快培植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谱写美好响水新篇章”为主题,紧紧抓住沿海开发和产业振兴规划实施机遇,按照“四有三聚”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十二五”期间,我县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资源利用、高新技术、海洋生物及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新上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完备、产业集群突出的高新基地,搭建一批创新能力强、机制灵活的研发平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目标任务
1、产业规模。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销售300亿元,占全县工业比重达25%左右。重点培育能源、再生纸、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海洋生物、节能环保七大产业。能源、再生纸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其它五大产业共实现100亿元。
2、项目投入。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以上。五年新增新兴产业项目不少于50个,引进投资超1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
3、龙头企业。销售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其中能源及装备企业4家,新材料企业2家,新医药企业1家,电子信息企业1家,海洋生物企业及节能环保企业2家,再生资源利用企业5家。
4、科技创新。创建研发平台及研发机构30个,三大园区建成创新创业平台,新兴产业园及龙头企业建成研发中心。争创省级研发中心5家、市级20家。
5、品牌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达20个。打造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0个、著名商标8个,市级知名产品15个、著名商标12个。新创省级新兴产业园4个。
三、推进措施
1、坚持高起点规划。一是整体规划。抓紧完善制订全县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全县新兴产业规划放到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中总体考虑,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做到结构性规划、专项规划、产业规划整体规划,统一设计。二是合理布局。在沿海经济开发区组建能源产业基地、再生纸产业园。能源产业基地规划陆上面积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和石油提炼储备等产业项目;再生纸产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以隆亨造纸、富星造纸项目为龙头,迅速做大做强造纸产业;在经济开发区组建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在生态化工园区,以中宇化工、华旭药业、雅克化工、威耳化工为核心组建新材料产业园,充分利用园区和企业研发平台,开发新材料、新医药领域的新产品,努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根据主体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的调整进度,加快退盐转工步伐,在头罾盐场设立海洋生物及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展海洋生物及节能环保产业。三是抬高标准。按照“做新、做高、做优”的理念,聘请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对新兴产业园道路、供热、供电、管网、绿化、污水处理等进行整体规划,努力达到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追求高层次,力争打造1-2个在国内有影响、省内叫得响的领军型产业园。
2、围绕新产业招商。一是围绕产业园规划引领。产业园是承载新兴产业项目的重要载体。三个园区在园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迅速明晰各自新兴产业园的产业定位和主攻方向,委托高资质单位编制规划,确保今年上半年完成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每个园区分别成立1-2个新兴产业招商局开展专业招商,按照招商工作“五个一”循环机制和项目建设“四个一”服务机制的要求,推进新兴产业园加快发展。二是围绕产业链招大引外。县发改委、经信委认真梳理现有企业和项目,明确新兴产业链条,编制《产业链招商投资指南》,实现“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的转变。加大招引大项目和外资项目的力度,主攻日韩、港台,同时确立县外就是外的理念,紧盯长三角,围绕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在我县投资兴业,促进我县新兴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和利用外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每条产业链分别引进2-3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领军企业。三是围绕产业群承接转移。围绕国家确定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承接国家重大产业项目布点,形成新兴产业集群。突出长三角、珠三角、胶东半岛等重点区域和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抱团式引进和整体搬迁。落户三个园区投资超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每年不少于6个,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3个。
3、培植龙头型企业。按照“产业园定位,针对性招引,全方位培植”的总体理念,通过实施“三个一批”,大力度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新兴产业上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一是技改扩能一批。对现有投资超5亿元的长江风电、金宇太阳能等项目逐一建立台账,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服务、企业主动等办法,帮助企业制订技改扩能计划。对投资超5亿元或销售超亿元的企业制订每年实施计划。二是资产重组一批。沿海经济开发区对能源、风电装备、造纸、镍铁合金等行业的产能进行重组优化,积极策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生态化工园区,重点抓好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传统精细化工等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资产重组,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高新精细化工产业。经济开发区突出亚邦药业、佳讯电子、荣生电子等现有企业,按照大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医药产业的总体要求,着力培大育强。三是上市融资一批。通过举办企业上市推介会、上市论坛、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使企业家不断深化对参与资本经营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上市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发改委、经信委帮助企业制定上市发展战略,挖掘优势资源,积极加以培育。金宇太阳能、银河风电设备等企业力争在2014年前上市,到2015年,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总数达到3个。
4、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是企业做优、做强的重要保证。一是强化研发。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的各类研发平台,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引导企业千方百计增加科研投入,引进先进的实验仪器装备,为高精尖项目研发提供保障。“十二五”期间,全县每年创建研发平台或研发机构5个以上,争创省级研发中心1家,市级4家,各新兴产业园及龙头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二是打造品牌。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品牌的创建步伐。全县每年新创自主知识产权产品4个,5家企业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订。每年打造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著名商标2个。新兴产业园建成省级产业园。三是重视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逐步构建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激励机制。坚持一手抓高层次人才引进,一手抓企业内部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素质好、敢创新、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每年引进博士、高级工程师以上层次的创新型人才10名,每年组织企业参与各类职业资格培训不少于8批次,受训员工合格比例达90%以上。
5、实施全方位服务。一是设立专项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用于扶持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三个园区每年用于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二是实行要素倾斜。资金上,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每月组织一次银企对接活动。金融机构主动参与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和谈判,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千方百计满足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土地上,用地计划优先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帮助争取“点供”指标。用电上,结合“十二五”规划,争取将重点项目用电计划列入上级规划,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劳动力上,定期发布企业用工需求,每月组织一次专场招聘活动。三是畅通信息渠道。按照“政府、园区、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县发改委、经信委、三个园区定期发布宏观形势、产业政策、产品价格、市场变化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6、提升组织化程度。一是成立组织。县委、县政府成立全县新兴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小组下设新兴产业发展办公室。每个重大新兴产业项目明确一名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负责,牵头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三个园区各成立1-2个新兴产业专业招商队伍,开展针对性的招商。县发改委抓紧制订全县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对实施情况加强分析研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三个园区分年度制订出新兴产业园推进的具体计划表,实施时间节点式推进。二是出台政策。发改委等部门研究制订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财政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税务部门完善税收支持政策,人保部门制订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科技部门出台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各有关部门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制度。建立新兴产业发展定期会办制、项目评审制、现场会办制、督查考核制等,及时协调解决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生产等矛盾和问题。对进入新兴产业园的项目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会审,严把项目的立项、环评、安评等准入门槛,服务环节前移,减少办事程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继续实施目标化、节点化、常态化服务和督查,及时公布新兴产业项目实施情况。将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与领导干部的奖惩使用挂钩,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对作出突出贡献者实行重奖和重用。
中共响水县委员会
响水县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