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凡,原名方培玉。曾用名钱家柱、张文彬、黄高云等。1914年8月,出生于灌云县响水口市三垡村(今响水县响水镇)一个农民家庭。1922年2月,进入其舅资助兴办的私塾读书,1928年7月,入响水口五小读高小,1929年1月,随其表哥徐禹民到板浦实验小学读书。1929年7月,考入淮安中学,1930年7月和次年1月,先后入上海安徽公学初中部、上海敬业中学就读。在上海半年多时间,与上海中共党的地下组织接上关系。
1932年8月,方立凡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青年团上海沪东区委宣传干事、宣传部长。1933年4月,受“左”倾路线的影响,上海等地多逃命举行“飞行集会”,方立凡在一次活动中被敌逮捕。被关押在苏州反省院,他始终没有暴露身份和泄露党的秘密。1935年10月被释放。出狱后即回苏北,在灌云县张店河西鱼兴小学任教,同时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37年2月,方立凡被反动当局再次逮捕。关押在灌云县(板浦)国民党警察局。一天晚上,他趁敌不备,穿戴敌警察小队长挂在墙长的衣帽,神情自若步出警察局大门,门岗卫兵还向他敬礼。4月,又赴上海寻找到党组织。10月,被党组织秘密地送到延安学习(为延安陕北公学二队党员。)
1938年春,方立凡从延安回到响水,与徐禹民创办三垡小学,并任教。常向学生和附近民众宣传进行思想和抗日救亡的道理。同时利用亲戚关系和徐氏的影响,把附近民间武器集中起来,组成半脱产的小游击队,挂在国民党灌云县第五区公所的名下,取得合法地位的小游击队逐渐壮大起来。方立凡任小游击队政治指导员,经常给队员们讲授《论持久战》等政治课。
1939年,方立凡重新发行入党手续。6月,根据党组织指示,方立凡与周志贤率小游击队70余人,星夜赶赴沭阳汤家沟,与兄弟区县地方武装合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南进支队第三团,方立凡任营教导员。抗日战争期间,方立凡先后任八种军陇海南进支队三团政治处主任、三师九旅随队学习队政治教员、政治教育干事、四师九旅三十五团政治处宣教股长、九师二十五团政治教导员、九旅直属队总支书记、二十团政治处副主任兼组织股长等职,曾参加了抗击日军的安徽灵壁张小圩、泗县张圩等战斗。
解放战争期间,方立凡历任人民解放军华东二纵六师十六团政治处主任、九纵二十七师八十团政治处主任、八十团副政委、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二团政委等职。先后参加了东海县白塔阜战斗、山东南麻战斗、解放山东昌邑、潍县东间林城战斗、济南战役、江苏宿迁堰头镇战斗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十数次战役战斗。
1949年8月,方立凡所在部队奉命移师浙江平湖等地,边剿匪边进行包括登陆作战的水上练兵,为解放台湾及沿海诸岛作准备。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方立凡参加了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率部于1950年10月2日跨过鸭绿江,先后参加了第二次战役的新兴里战斗、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795高地突破战、第二阶段鸡鸣山战斗、经城阻击战、818高地阻击战等重要战斗。1952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同年10月1日,作为志愿军先进政治工作者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
方立凡从朝鲜归国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南京军区工程后政治部副主任、炮兵政治部副主任等军队要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8月军,转业地方工作,任化工部化学肥料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方立凡受到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陷害。1967年10月30日,在非法关押中,被摧残迫害致死。1979年2月,中共南京市委为方立凡平反昭雪,2月10日,在化工部南化公司为其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