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一组数据,根据估算,2024年,全球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增长到73.2岁,比1950年的46岁提升约27岁。虽然全球的平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但我们的平均健康预期寿命却仅停留在64岁,说明老年人平均带病生存时间将近9—10年。
这两个数据之间的鸿沟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长寿并非仅仅关乎岁月的累积,更在于如何保持健康的活力与生活质量。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寿命是73.2岁,而在他最后的9年时间需要人抬着走,或者长期打针吃药,幸福感将大大降低。忽视了健康、生活质量的长寿,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长寿。可怕的是,这样的人生不在少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生命长度的增加,而忽视了生命质量的提升。
是什么导致了平均预期寿命和平均健康预期寿命之间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资料显示,这和我们的饮食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饮食对于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人类对于粮食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粮食系统更加倾向于生产那些廉价、高热量的食物,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世界经济论坛指出,今天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与肥胖有关的疾病“杀死”的人比饥饿“杀死”的人更多。
医学期刊《柳叶刀》在今年3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球成年人的肥胖率增加了一倍多,儿童和青少年(5—19岁)的肥胖率翻了两番。2022年,全球约1/8的人患有肥胖症,43%的成年人超重。不健康饮食是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五大风险因素之一,这些疾病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4。
另一项于今年2月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则指出,过量摄入超加工食品(通常含有5种以上工业制剂,并且是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品),与32种不良健康结果的风险增加始终相关,就包括心脏病、癌症和2型糖尿病。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的77.93岁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随着长寿时代的来临,一些新问题与新挑战也随之而来。2023年,一篇发表在《糖尿病杂志》的文章显示,2007年到2017年,中国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从9.7%增加至11.7%。2023年底,《柳叶刀》上发表的“中国国家和地方癌症负担报告”则显示,2020年中国癌症相关死亡人数为239.78万,相比2005年增加了21.6%。该研究还认为,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体育锻炼不足也可能在癌症死亡人数增长的趋势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健康的人可以有100个梦想,但一个不健康的人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我要健康”。想要拥有一个较长的健康寿命并没有那么难,真正养生的方法不在那些瓶瓶罐罐里,也并非要花很多钱,归根结底还是那5句话:调好嘴、迈开腿、睡好觉、做好事、乐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