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法治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响水县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响水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全力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园区,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全力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
一、2023年度法治园区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根本政治遵循。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统筹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和中心组集体学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周六学习培训重点内容,累计举办4场专题培训。二是经常性地在党工委会议和中心组学习会上开展学法活动。全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四个意识”不断增强,“两个维护”主动践行。三是推进法律服务创新,以“不锈钢产业链+法律服务”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今年以来,共计走访不锈钢产业链商会企业21家,举办线下企业法治需求交流会4场,收集企业家和企业员工法律服务需求12条。
(二)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一是定期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开展机关法律法规知识宣讲,不断强化园区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和推动发展的能力。二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网格调解员和网格员进行了专项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劳动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实际案例解读,形成了人人学法、人人讲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三是广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联合善合律师事务所组织开展送法入企活动11场次,营造了浓厚的“八五”普法实施氛围。
(三)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严格贯彻执行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规定,积极打造和谐公平、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深化“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建设,推动企业单位完善业务和管理活动各项规章制度。围绕“二十条措施”,联合灌河情法律服务队和海英草法律服务团深入企业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共收集企业反馈问题22条。三是强化法律服务,为企业职工提供公益性、普惠性和便利性的法律服务。由21名网格员和11名企业管理人员组建的平安法治志愿者队伍,配合园区法律顾问深入企业车间班组。今年以来共计提供基础法律服务5场次,解答法律咨询和法律问题100余次。
(四)健全依法维权机制。一是常态化开展风险源头研判和排查化解,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处理机制。今年以来,共排查、处理各类矛盾隐患共436起,其中来访、来信48起,12345平台工单357起,互联网舆情31件。二是做好重点人员稳控,严格落实重点人员“五位一体”包保责任,及时掌握其动态和状态,做好具体稳控工作。三是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配合信访部门对发现的矛盾风险及时化解处置,从根源上分析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园区专门成立德龙公司涉外舆情处置专班,指导化解德龙公司相关信访件27件,其中国内21件,国外6件。
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区党工委管委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区全过程、各方面。一是强化全区法治建设工作部署安排,经常性地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制定《依法治区领导小组2023年工作要点》《2023年法治园区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二是强化督查机制,推动依法行政工作落实,严格落实《法治园区建设责任落实督查工作规定实施细则》,始终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指挥棒”,将依法办事情况纳入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中。三是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完善法律顾问相关配套制度、工作程序和有关文书,让法律顾问更多地参与到行政决策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其专业作用,有效地化解了慈宁轮胎、蟒牛拆迁等问题,同时为园区科学决策提供了相应法律意见和建议。
三、2023年度法治园区建设工作存在不足和原因
今年以来我区法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研究不够透彻,对于重点领域一些知识点了解的不够全面,一些规定动作做的还不够深入。二是普法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个别部门单位对普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普法教育工作抓得不够紧,企业参与平安法治建设热情不高。三是工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部门和单位之间工作联动不够紧密,导致工作合力不强。
四、2024年度法治园区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持续强化理论学习。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深化法治学习、服务法治实践和开展研究交流等工作,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区学法用法制度建设,强化法治思维,提升全体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力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向纵深发展,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二)扎实提升宣传实效。持续开展“法治宣传进车间入班组”活动,广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八五”普法及等级园区创建工作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探索“精准普法”模式,主动适应以自媒体、融媒体为代表的新闻宣传新格局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新发展,结合网格化工作建立新媒体普法集群和矩阵,形成“网、微、屏”于一体法治传播体系。
(三)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制原则,推进普法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规范依法行政工作,加强制度建设,降低行政败诉风险,积极探索完善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引入法律专业人员参与程度。健全完善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法治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持续推进扫黑除恶、反邪教和反间谍等工作。以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工作为抓手,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园区、法治园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响水贡献园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