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气这些应急知识要了解

发布日期:2023-11-27 08:47 来源:响水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期间,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关注?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需要特殊关注。

为什么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对老年人影响更大一些?

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怕冷,主要由于老年人体力渐衰和活动能力减弱,代谢功能降低,产热相对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差,以致在低温环境或接触寒冷后,很容易发生寒颤,出现身体失温,因此在寒冷的季节,特别要警惕老年人身体失温的发生。

身体失温发生时,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防护?

成人,寒战,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睡意。婴幼儿,皮肤鲜红色、发冷。如果发现存在这些信号中的任何一个,请及时测体温,若体温低于35℃,立即就医。若不能马上获得医疗救治,请按以下方法升高体温:使其进入温暖的房间或住所;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采取相关措施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服用。情况缓解后,需尽快就医。

防护措施:

问: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应对寒冷天气和气温骤降?

答:南方地区居民由于没有室内供暖设施,防寒意识相对较差,容易出现冻伤,应关注天气预报,及时购置衣物及保暖用品用具,相关机构也应宣传健康防护知识。北方地区居民虽然有室内供暖设施,但寒潮来临气温骤降时应进一步加强保暖防护,同时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极寒地区居民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室内和自身保暖,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提前储备足够的保暖物品和食物,尽量不要外出。

问:脆弱人群对寒冷天气风险感知能力差,如何应对?

答:寒冷天气(寒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对于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脆弱人群。但这些脆弱人群对于寒潮风险的认识可能并不高,自身防护意识不强,在寒潮来临前或寒潮期间,应加强对脆弱人群寒潮风险的科普宣传,提高脆弱人群自我防护意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