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近两年来,我县全面推进区域内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要求,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改善、生态河道、绿色廊道建设,持续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要素治理,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现实样板。
行驶在响水镇潘庄村的村道上,宽阔平坦的黑色道路四通八达。村容村貌整齐洁净,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这一切都与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密不可分。“以前村民在路边乱搭乱建、乱垦乱种,道路只有两米多宽,来回让车都困难。通过公共空间治理,五河片区拆除沿河建筑56处,新增黑色化道路21公里,村庄道路提档升级,由原宽3米拓至6米。如今,村里道路全部黑色化,架起了路灯,两侧栽植了树木,方便了村民出行。”潘庄村负责同志说。据了解,该镇实现新204国道绕城段全线通车,完成片区王兴路、响上线、昔阳渠等9条主次干道黑色化工程,有力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这样的“蝶变”不是个例。不远处的苗寨大桥西侧,高低不平的土地经过平整,成为一片良田,谁也不曾想到,过去这里是一块块废弃的沟塘和荒地。“以前,村民会在这里私自取土,挖得坑坑洼洼,无法种植,一到雨天洼沟里积满了水,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苗寨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以来,村里动员村民把占有的土地退出来,结合片区整治,进行连片平整、规模开发,提升土地资源规模化利用潜力,努力实现土地生“金”。“通过整治,村容变美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大家的心情都跟着变好了。”该村党总支书记孙晓梅说。
以公共空间治理为契机,苗寨村坚持以民为本,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疏浚脏污河道、整治杂乱岸坡,将腾退出来的空闲地块和河道两侧区域建成环境优美的村民休闲广场,补齐公共治理“短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老式的木制家具、陈旧的农用器具……走进姜圩村史馆,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物件映入眼帘。“得益于公共空间治理,我们盘活厂房资源,把它改造成保留和展示老物件的村史馆,按照“铭记红色沃土、弘扬崇德向善、坚持党建引领、传颂厚德乡贤、彰显小村大爱、诠释乡村振兴”的思路,采用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展示形式,帮助村民留住记忆、留住乡愁,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高地、乡村文化振兴的新亮点。”该村相关负责人说。
近两年来,我县以全域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为抓手,统筹设计规划引领、镇村布局合理调整、全域整治集成用地、环境设施改善升级、产业融合高效植入、乡村治理优化提升,不断焕新乡村颜值气质。